109學年度「光華獎學金」學生感言
俞同學
尊敬的尹衍樑先生您好!首先我要向您表示萬分的感謝,感謝予以本人光華獎學金,保障本人的日常生活所需,在學術研究的過程中可以心無旁騖,不用為生計所煩惱。
本人目前在博士一年級階段除了參加本系研討會活動之外,也積極按照美國頂尖大學培養地政專業博士生之方式,在經濟所和國貿所修習經濟學課程,包括個體經濟理論(一)、個體經濟理論(三)、總體經濟理論(三)、勞動經濟學(一)和數量方法(一)。這種課程都會為我的研究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為日後發表論文做準備。雖然本人目前只是博一學生,但碩士階段就已經立下學術志向,並為之不斷努力。本學期有一篇中文期刊—台灣土地研究(TSSCI)通過審查,兩篇英文期刊發表並刊登。
學術研究本身就是一項耗時耗力的工程,往往還是夾雜著親朋好友的不解,一些無法被理解的痛苦往往在無盡的黑夜中默默承受。坦白而言,本人看過很多沒有按時完成學業的博士生,不是不夠優秀,也不是不夠努力不夠認真,然而壓倒他們的往往就是生活本身。在經濟壓力面前,大多數人不得不屈服,不得不放棄。或許這就是生活的本質—人生並不是都是彩虹和晴天,在陰暗的角落和無盡的隧道中前行,我們都會喪失和妥協掉自己內心的一部分。
就是因為明白這個道理,我非常感謝尹先生您的慷慨解囊,解決本人的經濟問題。本人保證,我一定會努力學習,認真做研究,不辜負尹先生和各位政大師長的一片用心,為政大發光發熱,貢獻自己的學術價值。
鄭同學
於大學期間通過申請分別於2014年赴台北實踐大學織品服裝學系交換生學習一學期 ,2015年赴韓國梨花女子大學藝術學院交換生學習一學期。本人志在學術,很感激光華獎學金給予我這個機會,能夠繼續在喜歡的道路上行走。
在研究所期間,我獲得四次優秀陸生獎學金,四次書卷獎,三次蔡和順獎學金以及其他嘉獎,論文以90分畢業,並由於畢業第一名經系所推薦獲得「中華民國斐陶斐榮譽學會」提名;本科期間成績優異,大三學年績點年級第一,獲得多項榮譽,畢業口試成績95分,位列年級第一,論文獲“東華大學校級優秀論文”的嘉獎,也以“上海市優秀畢業生”的身分畢業。至此,從大學到研究所期間,均是獲得全額獎學金以支撐生活和學習,很感恩,走到博班的時候,仍有光華獎學金的榮耀。
我對中國傳統服飾文化研究非常有興趣,特別聚焦在中國西南少數民族的苗族服飾文化研究。在學術研究方面,於研究所期間參與八次研討會發表,並於「2017台灣產業加值創新研討會」獲得「論文優等獎」。我致力於苗族傳統文化研究,在導師的帶領下兩次赴貴州苗族聚居地進行為期共兩個月的田野調查,採集資料以撰寫論文,並於2018年06月參與「第六屆中國技術史與技術遺產論壇」發表論文並獲得好評。
我的家庭經濟相對困難,但是父母尊重我的興趣,盡全力支持我的學習生活。由於仍面對經濟上很大的困難,因此提交了光華獎學金的申請,並有幸能夠獲得。我十分感激,承諾必定努力珍惜,同時本人承諾,未來若有能力,定當回報系所,回饋母校,嘉饋學弟妹。謝謝。
王同學
學生的家境並非富裕,由於父母皆已退休,僅靠退休金度日。昂貴的學雜費、學分費,對學生而言,是一沉重的負擔。本人碩士班期間即有志於學術,雖然拮据度日,依然出色完成了在台的學習,獲得老師和同學的肯定。在武漢因疫情封城期間,本人用線上的方式完成了碩士論文口試,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但這只是學術生涯的第一步,學生決心繼續申請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博士班,勵精圖治,繼續的研究之路。
貴基金會的慷慨資助,緩解了學生在台灣求學的經濟壓力,讓學生能在無後顧之憂的情況下,全心全意地完成學業,我心中充滿了無限的感謝。和我非親非故的捐贈者,願意提供一筆錢助我求學,其大愛、無私之精神著實讓我感動,也一直激勵著我,一定要奮發向上,決不能辜負捐贈者的好意與期盼。
入學國立政治大學博士班的3個月以來,我朝乾夕惕,鞭策自己努力學習。即使適逢疫情,返台就學必須接受嚴格的居家檢疫與自主健康管理,我仍心系課業,通過線上參與課程,認真完成每一堂課的作業。在課餘,學生還積極投稿國立政治大學、日本東京大學與韓國首爾大學三校聯合舉辦的研討會,發表研究成果。此外,學生每週還會參與碩士論文指導老師所主辦的讀書會,向老師和同學切磋研究技藝,以期提升自身研究能力。
未來,學生定當戮力以赴,繼續有關技術社會學和中國社群媒體的研究,不負貴基金會的期望,用紮實的研究成果回報師長和同學的恩情。
徐同學
本學期獲得光華獎學金,我深感榮幸。在此,我非常感謝獎學金的設立者,感謝學校,感謝老師,是你們的鼓勵和支持,給了我繼續讀書的動力。
我是一個家庭並不富裕的大陸學子,赴台就讀也給家中造成一定的負擔,碩士期間,我努力學習,取得優異的成績,也曾獲得過學校的獎學金,因此我也深深知道,獎學金對於我們學生的重要性,不僅僅是經濟上的補助,更是精神上的激勵,獎學金也是一種對我一直以來努力學習的肯定,激勵著我向更好的方向發展。
讀博士這個選項對我來說並不是一個簡單的選擇,我的指導教授在指導碩士論文期間對我的研究態度表示了認可,覺得我是個適合潛心研究的學生,而我也對讀書、做研究很感興趣,做這些也讓我有極大的成就感。經過自己的思考和教授的鼓勵,我鼓起勇氣決定繼續讀下去。但是讀博期間,陸生無法工作,因此也沒有經濟收入,幸好在眾多的學校中,政治大學提供了光華獎學金每個月給博士生補助,我在推甄時也遞交了光華獎學金的申請,最終也順利獲得了此獎學金,對此我感到無比的榮耀,這大幅解除了我原先的顧慮。
在獲得獎學金之後,我也會更加努力的學習,認真鑽研,希望能夠不負光華獎學金的厚望,用自己的知識回饋學校,回饋社會。
最後,再次衷心的感謝獎學金的提供者,感謝學校,感謝一路上支持我的人,我會感激這份無私的奉獻,也將支撐我走完就學之路,希望獲得獎學金的同學們都可以踏上旅途,追逐自己的夢想。
張同學
很高興能獲得這次的光華獎學金。能得到此項榮譽,我感到非常榮幸。這並不純粹是金錢物質上的獎勵,更是一種精神上的激勵。但我明確的知道,今天我自己能獲獎並不僅僅是我個人的努力,更應該感謝的是一直關心支持我的所有人。
首先,很感謝尹衍樑校友為政大捐贈獎學金,這是一個專門為陸生設立的獎學金。在台灣,陸生一直都算是一個弱勢全體,不能打工,不能任何政府的獎學金,所以這一份獎學金對於我們而言就顯得格外的重要。攻讀博士學位,我們的年齡依然不小,父母也漸漸老去,所有支出都需要父母承擔,自己真的無法接受。當你的同學依然自理更生很久,而且你還需向家長要錢,即使你還算是一名學生,也說不過去,因此這份獎學金對於我們而言就顯得格外的重要,它可以讓我們在不依靠父母的前提下,完成自己想要攻讀的學位。所以真的很感謝尹衍樑校友,同時也很感謝政大願意為陸生設立這樣一份珍貴的獎學金。
其次感謝我的老師。他們對我的影響是無法用言語來表達清楚。在異地求學的日子裡,使他們讓我明白,無論遇到什麼事情,至少還有老師可以尋求幫助,並且是他們讓我樹立了自己有熱情並且有能力做研究的決心,也讓我明白,生活在這個社會中,雖然你不是最強的,但你絕對不會是最爛的那一個,只要你有決心與毅力,研究的大門永遠為你打開。
另外,我還有非常愛我的家人,他們支持我做的所有決定。再者,我有非常支持我深造的男友。無論是生活還是學習,他永遠是我最堅強的後盾,堅定地告訴我,無論如何,未來他支持我的所有決定,讓我沒有後顧之憂
這份獎學金,對於我們廣大學生而言,這 是對我們過去研究能力的一種認可,同時也是對我們未來在研究道路上走得更遠的一種激勵與鼓舞,使我們在研究上不敢有絲毫鬆懈的態度。我會繼續努力,未來與現在都要好好研究,報答一直關係與支持我的社會以及所有人。
陳同學
作為109學年陸生博士生,對於能獲得光華獎學金一事感到十分榮幸,對此我真誠的向尹衍樑先生表示感謝。若說得知獲獎瞬間的心情除了倍感榮幸之外,剩下的便唯有安心了。
我來自大陸地區的湖北省,因家境平常,父親早年便外出工作,因此本人算是留守兒童。感謝國家的義務教育制度,使我能夠走出家鄉看見更廣闊的天地,而這所靠的便是學習。我的興趣不多,但因為小時候難以接觸,如今反而對科技和程序有著偏愛,而我所選研究方向便為金融科技。
讀博這一選項很早之前便被我列入了人生規劃之中,既是我自己的想法也是家人的期望。但是一年前隨著我臨近碩士畢業,隨著我身邊的同學逐漸開始去業界實習,隨著他們一位位找到工作,我反而開始猶豫了起來。讀博需要很多年時間,這放棄的是多年的金錢收入,是工作的經歷,是業界的人脈關係。而這幾年我所能依靠的便只有我的父母,這會給他們的經濟狀況造成許多壓力,給他們的生活帶來更多的不確定性,也會給我自己帶來心理負擔。雖然說負擔是壓力也是動力,但是獨自在台灣求學,又恰巧面對新冠疫情席捲全球,可能許久無法回家的未來,我覺得自己需要做好心理準備。
在許久的思考 之後,我決定回台繼續求學,並嘗試著在報名時申請了光華獎學金。在申請時我抱著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的想法,並沒懷有莫大期望。對此我很感謝我的父親,他精神上的鼓勵與經濟上的支持是使我決定繼續前行的關鍵。也正因此,當我收到光華獎學金獲獎郵件的時候,我瞬間鬆了一口氣,安心之感油然而生,覺得自己沒有辜負家人的付出,也對未來數年的求學生涯有了更多的底氣。
在此,我再次對尹衍樑先生表示最衷心的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