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民主化海外史料徵集募款專案

大學圖書館的核心功能與任務,為圖書資料等學術研究與教學資源的徵集、建置與管理;同時,提供資料使用與自主學習的空間與設施。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高等教育在國家社會的發展需求中,更彰顯了其知識傳承與開創的角色,也成為全球化競合生態中,各國競爭力的重要指標。因此,大學圖書館也必須與時俱進,階段性提升硬體環境品質、充實館藏資源內容,打造更完善的學術基礎資源與服務平台。

 

政大圖書館以形塑政大學術知識殿堂的角色為期許,近年更積極回應本校於人文創新、社會實踐與跨領域整合的新興發展,訂出長期性的重點發展工作項目,包括:指南山莊校區數位圖書館的新建、海外民主史料的徵集與數位保存應用、羅家倫文庫善本書之數位保存應用及電子期刊館藏之充實等。然而受限於校內經費不足,各項工作進度緩慢。籲請政大校友及社會大眾,支持並協助本館於人文社會科學之基礎資源建設,耕耘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之土壤,並共同守護人文理念之傳承與創新。俾助提升國內相關領域教學及學術能量。  

 

 

 

 

 

 

經歷了漫長而艱辛的過程,臺灣經過了戒嚴、解嚴及二次政黨輪替,逐漸站穩了腳步,進一步朝向自由民主信念的深化與公民社會的發展。歷史存在於史料中,臺灣人民共同走過的自由民主道路需要保存,以傳承世代間的珍貴記憶,以歷史記憶凝聚認同;歷史更需要解讀與認識,讓後代子孫能在歷史中得到啟發,進而提升文明的價值。

 

 

 

海外華人本著對故鄉的濃厚情感或是國家發展的熱切期許,以刊物做為彼此情感交流的園地,當時國內的言論箝制緊密,為喚起國際社會輿論的注視與關心,紛紛在海外出版政論性刊物,記錄著當時重要的思考、價值觀念、政治理念,以及臺灣民主前景,實為臺灣研究重要史料。圖書館積極蒐集西元1950-1990年代美洲、歐洲、日本等地,臺灣留學生及僑民自發性於海外出版流通的政論性刊物,其著眼為這批史料內容意義的獨特性、歷史價值的珍貴性及蒐集保存的迫切性。同時,啟動「臺灣政治與社會發展海外史料」數位典藏計畫,將這些經由時間之沈澱所累積的海外史料數位化,做完善的保存,讓後代研究者能同時觀察到不同面向,重現當時之整體樣貌,有助於對歷史的解讀,提供學術探討,見證臺灣的政治轉型過程。

 

然而,這些在海外發行卻影響臺灣發展至深的的刊物與史料,流通分布的數量稀少,取得不易,能夠完整保存者幾希。圖書館積極探訪史料來源,獲得陳芳明教授、許維德教授、高成炎教授、王秋森教授、吳燕美女士、獨立臺灣會/史明基金會、歐洲臺灣協會聯合會、西雅圖臺灣會館及臺灣獨立建國聯盟等來自海內外的協助或捐贈,已取得海外刊物148種,3,274期。我們仍持續不斷的努力,希望獲得您的支持,協助我們儘可能的蒐集完整,持續擴充「臺灣政治與社會發展海外史料資料庫」,為臺灣研究留下珍貴的研究史料,並鼓勵學者投入相關研究。

 

 

 

 

數位典藏:臺灣政治與社會發展海外史料的徵集、保存、典藏、數位內容建置與加值等工作。

研究推廣:舉辦研討會、論壇或工作坊等動態活動,或出版專書或論文集等方式,鼓勵有志之士投入臺灣研究。

圖書館收集臺灣民主化海外史料並建置數位典藏之目的,不在於區隔意識型態,而是把各種意識型態所生產出來的史料,全部包容進來,做為國內外學界進行臺灣相關研究很重要的資產,對於文學、歷史、哲學、政治、社會等研究,不僅僅是史料的提供,更是動態的學術交流與對話平台,透過歷史的回顧與解讀,有助於凝聚共識,化解歧見。

 

 

 

 

請註明指定用途:「圖書館臺灣民主化海外史料徵集」